4月12-13日,青岛世园会进行了第三阶段载人压力测试,共有近万名市民参与测试。从4月1日的日入园3万人,到13日的高入园11.4万人,期间不断的调整提高,园内各项设施更加到位,运营管理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这标志着青岛世园会各项工作已准备绪。
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4月25日开幕,10月25日结束,历时184天。园区占地总面积241公顷,总体规划创意为“天女散花、天水地池、七彩飘带、四季永驻”,基本空间结构为“两轴十二园”。其中,“两轴”为鲜花大道轴和林荫大道轴,“十二园”包括主题区的中华园、花艺园、草纲园、童梦园、科学园、绿业园、国际园等7个园和体验区的农艺园、茶香园、花卉园、百花园、山地园5个园。青岛世园会以“让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秉承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自然创造三大理念,集中展现世界园林园艺新成果,其间还将统筹安排园艺展览、园艺竞赛、作品展示、科技交流、文体表演等各类活动,充分彰显地域文化和园艺特色。
4月17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青岛世园会看到,园内各项工程均已绪,整个园区处处绿树成荫、鲜花绽放。登高俯瞰,鲜花、湖水、绿树、雕塑、索道、摩天轮以及各色建筑,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美丽画卷。深入园中,240万株花卉“铺”成2.4公里的鲜花大道,让人惊叹;代表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让人眼亮;代表我国不同省区、民族的建筑和园林,让人心怡。据悉,青岛世园会首次实现了“五洲聚会、中华团圆”的目标,共有100个园区,其中35个国际展园全部由参展方自行组织设计。
“青岛世园会聘请了国内外30多个设计团队及其大师参与,构建起了多层次、高水平的规划成果体系,并在国内同类活动中首次开展规划实施总体技术评价。”青岛世园执委会执行副主任、秘书长李奉利告诉记者,青岛世园会是首次在中国沿海城市举办的具有山地特色的世界性园艺展会,因此,青岛世园会着力突出了海洋、山地、生态、科技等优势和特色:
海洋特色。青岛世园会在植物馆规划建设了海洋植物展区,这在世园会历史上是次。中国远洋科考船“大洋一号”、“向阳红9号”的科考成果将在这里综合展示;“蛟龙号”深潜器搭载入海的本土花卉种子也将在园区繁育展示。游客在欣赏园艺花卉的同时,可以近距离体验蓝色海洋的魅力。
山地特色。青岛世园会充分考虑园区地形复杂、植物多样、水系众多的特点,按照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诗意山水、自然园艺等理念,悉心营造千姿百态的“山林野趣”,寸土、寸水、寸石、寸木、寸绿都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呼应“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和“自然创造”的理念,映衬青岛山海城浑然一体的韵味和风貌。
科技特色。青岛世园会按照绿色、环保、低碳的要求,积极引进先进实用、低碳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规划建设能让游客有全新感受的各类体验性设施,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园区,引导和促进新科技在更多领域的推广应用,让游客体会到丰富、舒适、新颖、意动的感官享受。
生态特色。青岛世园会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园艺景观等各个方面,大限度地保护并合理利用现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科学合理配置景观,避免对周边山体及绿化植被进行破坏。主要建筑全部实行覆顶绿化,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使得建筑与环境和谐共融。
“目前距青岛世园会开幕还有几天时间,我们将从周边交通、园区设施、软件服务等各方面,进一步提升运行质量,向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现一届‘世界、中国时尚、山东特色、青岛品牌’的世界园艺盛会。”李奉利说。 |